2507不锈钢无缝管为什么会形成凹坑?

发布时间:2025 09/08

2507不锈钢无缝管形成凹坑主要考虑材料特性、生产工艺、腐蚀环境及运输安装等多方面因素。
材料特性与腐蚀机制:
2507不锈钢作为超级双相不锈钢,其高铬(24-26%)、高钼(3-3.7%)及高氮(0.24-0.32%)成分虽赋予优异的耐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,但在特定环境下仍可能发生 
局部腐蚀。氯离子浓度超标或氧化膜破损时,会引发点蚀,形成小而深的凹坑;若存在缝隙(如焊接缺陷或沉积物),则因氧浓度差导致缝隙腐蚀,表现为快速扩大 
的局部凹陷。双相结构中的铁素体相在敏化温度区间(400-900℃)可能析出碳化物,降低耐蚀性,加剧凹坑形成。
生产工艺缺陷:
矫直工序中,辊角度偏差或压下量过大会造成螺旋形矫凹,其特征为外表面规则分布的凹痕,深度受矫直压力直接影响。热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压入管体,经后续加工 
后剥离会形成批次性凹坑,需通过控制加热炉气氛及除鳞工艺避免。焊接环节的飞溅物附着或收弧不当产生的弧坑,若未打磨处理,将成为腐蚀起始点;焊缝区域的 
未熔合或气孔缺陷也会演变为凹坑。
环境与使用因素:
含氯介质(如海水、盐雾)中,2507不锈钢虽耐蚀性优于普通不锈钢,但长期暴露仍可能发生点蚀,尤其当表面存在划痕或污染时。运输中未采用专用吊具(如钢丝 
绳摩擦)或包装不当导致的碰撞,会造成机械性凹坑;安装时工具跌落或硬物刮擦同样会损伤表面。此外,焊接引弧斑痕若未熔入焊缝,会破坏钝化膜,成为凹坑萌 
生源。
综合防控要点:
需从全流程管控:原料端确保钢坯纯净度(有害元素≤0.01%);生产优化矫直参数(压下量误差±0.1mm)、采用激光打标替代机械刻印;运输使用橡胶衬垫隔离, 
安装前进行PT检测;服役环境定期清洗避免沉积物积聚。